其实老师的这种心情很好理解啊,像“朽木不可雕也”“烂泥扶不上墙”等都很深刻的体现了老师的情绪状态。这种心情出现一次是失望,出现两叹息,出现三次就是绝望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绪很复杂,我想每个老师的原因会会各不相同,但至少有几个可能,1.教师能力有限;2.生活工作等原因使老师职业倦怠,处于职业疲劳期;3.老师与学校,家长三者之间关系恶劣。
这三个原因,最主要的是第一个,老师毕竟不是神,不能均洒雨露育化所有学生(尤其是大班的情况下),况且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,要做到因材施教,不是依靠教师自身就可以的,还得有合理的培养目标,教育方针等。
因此,教师对个别学生感到无奈,可以理解。“你趴着睡觉,别打扰其他同学就行”,这不是很现实的例子吗。
至于这样对教育有什么影响,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就是这样形成的吧,如果更深一步会变成什么样,我想可能厌学更加厌学,好学的会更加功利吧,学习不好的讨厌老师,学习好的讨好老师。到了社会上,讨厌老师的人厌恶学校教育,讨好老师的人看轻教育,最终教育不会是育人,而是教人,教人分三六九等。
,我认为老师对待学生不是想不想管而是敢不敢管,管不管的了。一是不敢管。如今网络动不动批评教师体罚学生,学生在网络的煽动下,动辄跳楼。前几天不是有一个高中生在厕所偷拍女生如厕被批评后跳楼自杀了,然后家长把班主任打了。教师敢管吗?我的一个同事在监考时发现一学生在抄旁边同学的答案,他处理的很谨慎,把被抄学生的座位移开一些。结果考试结束后该同事还是被那个抄答案的学生打掉了门牙。我学校有一个学生在学校无法无天,班主任无奈想请其家长一同讨论管教孩子的问题。他母亲来学校后,狂妄地告诉老师家中资产可以把这所学校放火烧三次 敢管吗?
另一种是管不了。教师辛辛苦苦花五天时间好不容易帮助学生取得一些效果,周末孩子在家两天让你一切努力付之东流的例子举不胜举。或不敢管或管不了。于是管不如不管!
,你好,我谈谈我的体会。@秋思行远
原因有二:
一、老师管理不当必定担责!之前网上出现的校园悲剧我就不一一赘述了,最后的解决方案都是千篇一律。因为这样处理成本低,见效快!纵使老师有行为失当,自有法律惩处。
那么,产生悲剧的根源仅仅是老师的原因?法律有惩处老师行为失当的条文,却不见有对家长教育行为失当的惩处条文,所以,这是拉偏架!学生问题的产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老师言行也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!你说,老师能不小心翼翼嘛。产生不想管的心理也就再正常不过了。
二、教育不是万能的,世人却把教育当做万能!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,都不能解决孩子教育上的所有问题。
寒门可以出贵子,也可以出逆子!富人家能培养精英,也能出“坑爹”的败家子。更何况是学校教育,学校教育是按照教育规律培养学生,铸魂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。所以,老师只能依法施教,但不能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,产生不想管也就很正常了。
任由这种现象蔓延,我们却不得不承受其后果:面对违规学生,教师不敢管、不能管、不想管。师生关系扭曲,校园欺凌得不到有效制止。
我是@秋思行远 老师,专注教育,致力教学!期待您的留言!欢迎关注、点赞!
,首先得承认现在学校确实存在极个别教师不管学生的现象。教师为什么会不想管学生呢?对这样的老师我也做过观察和分析,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情况。
1. 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差,加之责任心不强。教师中也并不都是精兵强将,也有个别教师比较内向,不善言辞,缺少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。教学时,学生一旦出现问题,不知如何处理。学生们是最会“看人下菜碟”的,一看这样的老师,就以为老师“好欺负”,课堂上违反纪律的现象就会更严重,老师说不说也不去理会,使老师产生学生不好管,管也不听的错觉。于是就放任自流,只管把课讲完,至于学生学不学,谁违反纪律就都不管了。
2.“屡教不改”之后,对学生失去了信心。教师不是一开始就不管学生的,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很优秀,很有事业心,责任感的。之所以渐渐地失去管理的耐心,主要因为有些学生,老师多次管教也不听,也不改,弄得老师只好弃之不管。别人不说,就说我的那个侄儿孙子,今年初二,初一的寒假开始迷上了游戏,成绩开始下滑,网课期间更是变本加厉。复课后根本没心思学习,天天在课堂上要么发呆、要么趴着,班主任、科任向我“告状”、“诉苦”:怎么说也不听,让回答问题,站起来就说不会。我多次找他谈话,苦口婆心,中午叫到办公室背生物地理,可人在曹营心在汉,半个小时也背不出一道题,回到家一眼不看,弄得我也是没有办法。这样的孩子还怎么管,那个老师愿意管呢。
3.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致使老师产生不敢管、不想管的想法。众所周知,现在的学生很脆弱,说不得、骂不得、更别说动手打了。有时候仅因为几句话,学生就做出过激的行为。有因为老师没收手机而跳楼的,有因为考试作弊被没收试卷后坠楼的,有因为犯错后老师批评而砍杀老师的,甚至有因为二十年前老师的一次体罚,二十年后偶遇老师拦下扇了老师耳光……凡此种种,让我们的老师心有余悸。而学生一旦出现问题,家长一般就会大闹学校,媒体也大多会站在家长一方,一想到这些,老师们就感到不寒而栗,所以有时也就得过且过了。
当然这样的教师还是极少数,但这极少数教师的行为,却抹黑了整个教师队伍,对我们的教育产生了极不好的影响。
作为教师我们还是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,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,至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!
,托现代媒体的福,老师们足不出户都能知道最近哪个老师又给学生当众道歉了,哪个老师又体罚学生被处分了,哪个老师被起诉了……不管这些事情的过错方到底是谁,处理结果是否有失公允,反正大多数时候吃亏的都是老师。为了不吃亏,有些人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在完成工作的同时,也要保护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。
都是些什么样的事情让“教书育人”的老师,悄悄放下了“育人”职能?
2017年,北京某中学学生金某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并暂扣手机。金某为了拿回手机,约上另外一个同学樊某私自进入办公室。两人惊慌离开时,在攀爬外窗的过程中学生樊某不慎跌落受伤,造成了7级伤残。治疗期间,学校垫付医疗费将近2万元。事后,家长起诉学校和金某,要求赔偿近30万元。幸好樊某已经年满15岁,法院判学校承担次要责任。
这则新闻让每一个看见的老师怎么想?如果这件事就是发生在自己教室里,自己就是当事人,事情的发展简直令人不敢想象。这样,老师们心里可能会不自觉的闪过一个念头:如果当时值班老师对此事视而不见,最后就不会发生这些令人心惊肉跳的事情了。这个想法很可怕。
我记得,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中明确的写明,老师要做到“教书育人”。如果大家都老变得谨小慎微,什么都不敢管,这样的老师就只知道“教书”,失去了“育人”的能力。只教书的话……我觉得人工智能才是最好的老师。
关注小语分分,关注儿童学习力,探讨学习方法。
留言评论
暂无留言